Author: 一田
大限
「死亡」對很多人來說既是忌諱卻又感到好奇,死後世界為文學著作及電影締造無數的幻想空間 , 可是沒有活著的人能準確知道死後的世界是怎樣,幾千年前先賢已說過「未知生,焉知死」, 死了的人不能回到世上去糾正各種幻想的謬誤,事實上世間的事皆與一個死人冇份,聖經傳道書真實地描畫出生與死的界線:「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份了。」(傳道書9章4至6節)
照顧者的內疚心魔
一些國家有既定的日子去表揚照顧者的工作,例如11月是美國的全國照顧者月,剛剛10月14至20日是澳洲的照顧者週。照顧者在這家庭崗位上為家屬付出時間、精神、體力、金錢,能夠支持他們繼續照顧任務的除了是對家人的愛心及個人的靭力外,還需要其他人(包括家人及社會)精神上的認同及實質上的支持。當照顧者要獨力承擔起照顧的工作而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很容易便會變得疲累、孤單、沮喪、甚至乎墮入一些情緒的心魔。
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四) 照顧者護理成本
「護理成本指數」
研究特別分析受訪者的「護理成本指數」(cost of care index),「護理成本指數」是指照顧者就「家庭照顧」財務成本上的主觀感受。
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三) 家庭傭工的影響
家庭傭工
在香港,月入不少於15,000港元的家庭或資產足以支付兩年外傭合約開支的居民皆有資格僱用外籍 家庭傭工。目前外傭「規定最低工資」為每月4,410港元,此外,僱主必須向傭工提供合適的住宿和免費食物(或以每月食物津貼1,053港元替代),僱主亦需提供外傭從原居地來香港及在合約終止後返回原居地的機票,並在受僱期內為外傭提供醫療保險及免費醫療。
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二) 照顧的經濟影響
收入及就業影響
除了照顧者的自付開支外,家庭照顧還涉及其他機會成本,包括減少收入和就業發展。在港大電話調查的受訪人士當中,61.1%於調查期間是有工作的,而其餘38.9%在調查期間並沒有工作。而59.6%的受訪者都曾因應照顧上的需要而在工作上作出改變,當中包括:
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一) 照顧者背景及照顧支出
面對全球人口老化,各地的研究都顯示家庭照顧者無論在財務上、事業上、及身心健康上都因着照顧年老家人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家庭照顧者的無償工作除了製造實質經濟價值外(見七月「照顧無價」一文),因照顧親人而帶來的財務開支及機會成本亦不容忽視。過往鮮有研究照顧年老親屬對照顧者的財務影響,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於2015年委托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樓瑋群博士及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黎永亮教授就此作出調查,並研究職場友善措施和聘用外傭對照顧者的財務影響的緩衝作用。本文就該研究報告綜合了一些重點,並分四期刊出。
照顧無價
好姐,前為製衣女工,為照顧子女放棄工作,子女現已長大,好姐仍忘不了那些年無休止照顧家庭的歳月,只盼望可多一個人幫忙做家務,現時的工作是協助「湊孫」— 仍然是一名照顧者。
當 10cm 遇上 3cm – 癌病同行的心靈札記
每個人面對苦難的反應都不同,經歷納粹集中營迫害的Viktor Frankl 努力在苦難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在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提到 “The second way of finding meaning in life is by experiencing something – such as goodness, truth and beauty – by experiencing nature and culture or, last but not the least, by experiencing another human being in his very uniqueness – by loving him.”
「當 10cm 遇上 3cm」的兩位作者霍玉蓮和蔡掦眉,一位是家庭治療師 ,一位是牧師,兩位心靈導師先後患上肝癌及乳癌,患病及治療的痛楚、所想所感只有病者自己才能感受,但兩人相知相惜,在患病旅途中互相陪伴及鼓勵,靜觀身邊及社會上各樣美善的人和事,關懷世情公義,享受身邊人的關心,並以感恩的心領受上主的愛,將這旅程中各種感受以心靈札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為患病旅程尋找另一種的意義。
有人説照顧家人是關乎真實的經歷那病患,沒有投入這經歷當中的人不能夠明白照顧是怎麼一回事。讀者閲讀「當 10cm 遇上 3cm – 癌病同行的心靈札記」,可看到兩位摯友同行同在所發揮的力量,也可透過兩位病友的文字去和她們一起去感受患病、治療及康復的旅程。
以下節錄書中蔡揚眉牧師的兩段文字,感謝蔡牧師允准轉載。
療情三厘米 – 蔡揚眉序的節錄
三厘米的腫瘤,切除了,留下十厘米的疤痕。既然主耶穌復活後仍有傷痕,我相信我的疤痕也會跟著我,那是很真實的生命記號。這本書就是關於生命的記號吧。
癌病,像噩夢,是可怕的,而且,我就是有一種好像仍在夢境的感覺。結束了嗎?癌病的療程、三厘米的療程,就這樣走完嗎?我哭過,痛過,有孤單,有焦慮,都是真實的,但那些深刻的感受都飄遠了,留下一些模模糊糊的驚嚇和痛楚。
我徘徊於病人和康復者的張力中,反正已復工,有時我感覺自己很強壯,而且為自己為將來定一些計劃,有時,又忽然很虛弱,特別是感冒和發燒的時候,只有安慰自己,癌病也過去了,發燒,很快就無事。不過,躺在床上亳無氣力的情況,還是令人沮喪的。人生,就是夾雜著大病和小病。人家說小病是福,我慶幸也在大病中經歷了很多的美好和歡笑……
腫瘤
我叫她小靴。她很聰明,有人說她「惡」。
小靴就是我的乳癌腫瘤,屬HER2型,因為有HER這個字,我為她取名小靴。
腫瘤科醫生第一次介紹我認識小靴的時候,在紙上劃了一個小圓圈。醫生帶著很親切的笑容說,這類腫瘤很「聰明」。後來醫生又在圓周外圍劃上若干「加號」,那些「加號」代表將來要用的標靶藥,醫生說,標靶藥可以「鎖」著她。
人家總愛說抗癌,我就一直猶豫。我承認小靴令我苦惱痛楚難過,我希望她盡快消失,不要跟著我。但我總覺得她是我的一部份,我不想敵視她,我想過可否好好安撫她,叫她離開。我又覺得抗癌太辛苦,可否不抗?當然,我要治療要康復,但在治療期間,可以跟腫瘤好好相處嗎?
從醫學角度,癌細胞是變異的細胞。這種變異像做反,會傷害我。既然是這樣,我還要這樣友善嗎?
我不是要美化這個腫瘤,我不是因為給了她名字而變得於心不忍。我是於心不忍而給她命名。每次想到要對付小靴,就覺得要對付自己,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沉痛。是自己要打自己的沉痛,是自己裡面出了大問題的沉痛。
這段路,我們一起走
米西.布坎南著
陳恩明譯
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教我思量人生旅程究竟已走過多少段路,又還有多少段路要繼續走下去?有些路我們被人拖帶著行走,有些路只可以孤身獨行,有些路有伴侶或同路人互相打氣。在各種關係撕裂的年代,容易叫人失去對其他人及自己的信心,假若有人能與自己並肩去走一段路,除了感恩,還要對這關係保護珍惜。
耆(歧)老
有人這樣說「假若幸運,我們會有一天變老。」
但年齡歧視卻影響很多人對老化的看法,年老不再被視為幸福,很多人已將年老視為一件可怖的事。 世衛組織在57個國家裏訪問了八萬多人,發現年齡歧視十分普遍,特別是在富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