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三) 家庭傭工的影響

家庭傭工

在香港,月入不少於15,000港元的家庭或資產足以支付兩年外傭合約開支的居民皆有資格僱用外籍 家庭傭工。目前外傭「規定最低工資」為每月4,410港元,此外,僱主必須向傭工提供合適的住宿和免費食物(或以每月食物津貼1,053港元替代),僱主亦需提供外傭從原居地來香港及在合約終止後返回原居地的機票,並在受僱期內為外傭提供醫療保險及免費醫療。

港大電話調查顯示約三分之一(29.9%)的受訪家庭照顧者有騁用家庭傭工以協助照顧年長的家屬,當中較多聘用印尼藉傭工(67.2%),其餘為菲律賓藉(29.1%)。當中大約三分之一(32.3%)的照顧者會因為需要照顧老年家屬而在「規定最低工資」或「合約工資」以外給予其家庭傭工額外的金錢。

家庭傭工是幫助還是負擔?

超過四分之三(77.3%)的電話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家庭傭工分擔了一半以上照顧年老家屬的工作。約90%認為家庭傭工在很大程度上(68.9%)或有些程度(21.5%)有助於照顧老人。其餘 (約10%)認為家庭傭工對他們很少幫助或根本沒有幫助。在聚焦小組的37位被訪者中,其中26人有僱用家庭傭工照顧年長的家庭成員,部份指出聘用家傭能幫助他們繼續在職場工作。

儘管家庭傭工對大部份的受訪者很有幫助,但也有為受訪者帶來不同程度的額外的負擔:

帶來額外負擔的程度 受訪者比例
很大程度 9%
稍微 29.9%
很小 35.8%
沒有 25.4%

聚焦小組的被訪者指出家庭傭工為他們帶來的額外負擔可分幾方面:

(1)年老家人抗拒家庭傭工,他們憶述了當家中長者與外傭發生磨擦的時候,往往需要在職場工作的照顧者分心去處理。

(2)有些被訪者指出家庭傭工未能達到照顧上的要求,傭工缺乏照顧技巧造成照顧者的額外負擔,可能會對照顧者的就業前景帶來負面影響。

(3)部份被訪者認為聘用傭工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他們提到除了工資外,還有醫療和終止合約時所用上的金錢。

至於不僱用家庭傭工的被訪者,他們的原因與以上提及的聘用負擔相吻合: 聘用家傭成本太高、難以訓練傭工、被照顧的年老家人不想由家庭傭工照顧。

聘用家庭傭工的開支

如上所述,僱用家庭傭工的起碼資格是每月家庭收入超過15,000港元及可付出各樣相帶開支。 在社會上這類家庭相對地有較強的消費能力,這可反映在他們的自付費用(out-of-pocket expenses)中位數上。港大電話調查結果顯示,「有聘用」和「沒有聘用」家庭傭工的受訪照顧者每年分別需要自付50,000港元和9,300港元於「聘用家庭傭工」或「購買社區服務」,前者在這兩項開支上的費用為後者的五倍。

因聘用家傭而感到額外負擔的照顧者相比沒有感到額外負担的照顧者「辭去工作」和「提前退休」的可能性高達三倍,如照顧者決定離開職場,這將削弱社會的生產力。而部份照顧者因為要支付聘用家傭所帶來的開支而感到額外負擔,硏究顯視相比起沒有感到額外負擔的照顧者,他們會有六倍機會做多一份工。

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二) 照顧的經濟影響

收入及就業影響

除了照顧者的自付開支外,家庭照顧還涉及其他機會成本,包括減少收入和就業發展。在港大電話調查的受訪人士當中,61.1%於調查期間是有工作的,而其餘38.9%在調查期間並沒有工作。而59.6%的受訪者都曾因應照顧上的需要而在工作上作出改變,當中包括:

放有薪假 29.0%
減少工作時數 25.8%
採取彈性工作安排 20.9%
辭掉工作 19.5%
放無薪假 15.0%
提早退休 14.2%
拒絕新工作機會或晉升 12.2%
開設居家企業 8.0%
增加工作時數 6.7%
做多一份工 4.7%
被解僱,被終止或被要求辭職 3.5%

受訪的聚焦小組成員特別提到彈性工作安排可以幫助他們履行照顧責任,例如陪伴親人看醫生,或者在緊急情況下可隨時離開工作地點。但不是所有受訪者都那麼幸運可以享有這些職場友善措施。 由於照顧上的需要,他們要減少工作時間,並拒絕工作或晉升機會,這不僅減少經濟收入,還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前景和長期福利。一些受訪者選擇提早退休或辭去工作以照顧年老的家庭成員,他們承認如不必照顧家人,他們是會繼續工作的。

職塲照顧者友善措施

有外國的研究顯示職場照顧者友善措施(例如彈性工時、照顧者假期等)皆有效的減少在職照顧者員工流失、缺勤、告病假及精神壓力,並有效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 現今很多國家都支持於工作場所實施照顧者友善措施。 香港近年才立法男士可享有三天侍產假,但針對照顧年長家庭成員的類似政策卻仍然欠奉。

本地仍缺乏職塲友善措施

職埸上的友善措施可分為「正式」員工福利,及管理層行駛其「酌情權」而給予下屬的「非正式」寛鬆措施。港大電話調查顯示香港「正式」的員工友善措施以「恩恤假」最為常見,縱使部份機構有給予員工一些酌情措施,整體來說本地照顧者員工並不普遍享有這些福利。

「正式」員工福利 「酌情權」/「非正式」措施
恩恤假 30.8% 8.5%
彈性工作時間 7.6% 18.4%
有薪照顧假 6.9% 3.0%
無薪照顧假 5.2% 6.3%
兼職工作 5.3% 7.4%
重返職埸安排 5.3% 8.3%
在家工作 3.2% 5.3%

不同行業與工種給予照顧者員工的友善措施都存在差異,被訪聚焦小組成員分享了不同上司鼓勵或防礙他們履行照顧責任的態度。一些被訪者認為外藉管理人員和僱主較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對有家庭照顧責任的員工表現出較多的同理心。可喜的是有被訪者提到其任職的本地機構已開始推行家庭友善政策。 另外有被訪者指出在其任職的跨國企業,香港分公司並沒有採用其總公司的照顧者員工友善政策。

工作場所有提供友善措施的照顧者可以利用這些安排來平衡工作和家庭照顧的需要,他們提早退休的機會也較少。 

請有薪假期 彈性工作時間 提早退休
受訪者工作場所沒有寬鬆措施 18.8% 15.2% 20.7%
受訪者工作場所寬鬆措施 35.9% 24.5% 11.7%

受訪的聚焦小組成員指出職埸友善措施有助於他們履行照顧職責、緩解照顧上的壓力、還可以保持財務安穩。然而,部份被訪者對使用任職機構的寬鬆措施有所猶豫,他們始終擔心請太多假會導致上司對自已產生負面印象,這種擔憂可能驅使他們提早離開職場。

照顧有價 – 家庭照顧對照顧者的影響系列 (一) 照顧者背景及照顧支出

面對全球人口老化,各地的研究都顯示家庭照顧者無論在財務上、事業上、及身心健康上都因着照顧年老家人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家庭照顧者的無償工作除了製造實質經濟價值外(見七月「照顧無價」一文),因照顧親人而帶來的財務開支及機會成本亦不容忽視。過往鮮有研究照顧年老親屬對照顧者的財務影響,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於2015年委托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樓瑋群博士及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黎永亮教授就此作出調查,並研究職場友善措施和聘用外傭對照顧者的財務影響的緩衝作用。本文就該研究報告綜合了一些重點,並分四期刊出。

該研究透過港大民意調查中心於2015年用電話隨機調查的方式訪問了451位年齡由40至64歲需要照顧年老家人的家庭照顧者, 另外以聚焦小組形式訪問了37位這類家庭照顧者。73% (電話調查) 至81%(聚焦小組) 的受訪家庭照顧者是女性,近一半年齡在50至59歲之間,其次為40至49歲之間,超過90%以上的受訪者是被照顧者的成年子女或媳婦。60% (電話調查) 至75%(聚焦小組) 的受訪者有工作。85% (電話調查) 至90%(聚焦小組) 的被照顧家人年齡於75以上。

照顧年老親屬背景

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預計到2041年將達到30.2%,目前大約有20幾至30幾萬居住在社區(即並非居住於安老院舍)的老年人需要由其他人照顧其日常生活,所謂照顧包括協助「日常起居活動」,例如進食、走路和洗澡,以及協助進行一些「工具性日常活動」,例如購物、準備膳食和服用藥物,還有提供情緒、財務和決策上的支援。有其他調查顯示這些照顧責任大多由成年子女負責(37.3%),當中女兒佔大多數,其次是配偶(26.3%)、家庭傭工或護士(25.6%)。

不同的研究都顯示照顧家人的過程無論對照顧者本身或是社會層面也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對照顧者的經濟影響可分三方面,包括增加財務開支,減少收入和生產力減退。很多已發展國家政府除了以各樣社區服務支援家屬照顧者外,也着力推行其他照顧者政策/措施,包括:  1)以現金形式支持家庭照顧者; 2)立法於公私營機構推行照顧者友善措施以提高員工生產力,並減少對照顧者員工健康上的影響; 3)輸入勞工(特別是家庭傭工)政策,以緩解照顧老年人的需求。

照顧支出

港大電話調查的受訪家庭照顧者中35.3%個人月入低於10,000港元,其餘64.7%的受訪者月入超過10,000港元。超過一半的受訪家庭照顧者自我評估當前的財務狀況為非常好(2.3%)或充分(60.6%)。約三分之一(29.1%) 自我評估財務狀況為不足,或非常不足(7.9%)。

研究顯示受訪照顧者每年的主要照顧開支為:

僱用家務助理或購買社區照顧服務 48,000港元 大約佔75%
用於專業服務 6,000港元 9.6 – 12.1%
用於家居改裝 5,000港元 7.6 – 8.4%
購買或租用輔助工具或設備 2,000港元 3 – 3.2%
用於交通費及住宿等項目 1,200港元 1.8 – 2.4%

有39.9%的受訪者因照顧他們的年老親人而動用為其他事情而作的儲蓄,28.2%的受訪者因此而必須放棄一些生活必需品,24.8%不能承擔額外的消費,而24 .3%的受訪者認為照顧年老親人的費用太昂貴。

家庭照顧的財務負擔

受訪的聚焦小組成員認為僱用家庭傭工可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而現有的社區服務收費實在太高,他們無法承擔。專業服務也被照顧者視為必要但昂貴的現金支出,有照顧者憶述他們需要將年老家人送到私立醫院進行緊急手術的情況,這些外科手術費用高昂,動輒便是照顧者幾個月的工資。被訪者也花費了大量金錢改造家居以應付長者活動需求,例如安裝浴室扶手、重新設計家居以方便使用輪椅、 由氣體爐具轉換到電力爐具。被訪者還提到了為年老家人購買特殊輔助設備的必要性。

受訪者大多數都表示雖然照顧家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但其他兄弟姐妹及下一代也有在經濟上支持,這顯示家庭照顧影響著整個家庭,而非主要照顧者一人。 要注意的是有些被訪者是年老家人唯一的子女,因此他們要承擔所有的照顧責任。 隨著越來越多的核心家庭只有一至兩個孩子,這類照顧者可能面對的經濟影響會更為沈重。

照顧無價

好姐,前為製衣女工,為照顧子女放棄工作,子女現已長大,好姐仍忘不了那些年無休止照顧家庭的歳月,只盼望可多一個人幫忙做家務,現時的工作是協助「湊孫」— 仍然是一名照顧者。

玉蘭,新移民母親,照顧三名女兒,其中一名體力不佳,另一名聽力有問題,一天忙得團團轉,凡事以家庭為先,但卻得不到丈夫的認同。

阿鳴,年近六十,協助患病親戚照顧一個深度聽障的男孩,在欠缺政府支援服務下,利用本身擁有的資源,盡力尋找及學習不同方法去訓練這名聽障親屬。阿鳴也要督導家中外傭照料年老家人,並在家兼職工作多賺一點錢。她也是聽障學童權益小組及婦女服務中心的義工,為他們爭取權利。

阿雪,本身患小兒麻痹症,依靠輪椅扶助行動,隨著母親患上認知障礙症,她由被照顧者轉換身份成為照顧者,縱使母親已入護老院,但眼見護老院人手不足,阿雪每天都到護老院協助母親進食、安慰母親的情緖、甚至攙扶母親上廁所,真難想像一個本身坐輪椅的人如何照顧另一年邁行動不便的人!

以上人物的故事記錄在由平等機會婦女聯席編著的「照顧無價」一書,這書記錄了十一位女性家庭照顧者的故事。

是甚麼推動家庭照顧者365天不分晝夜的工作?也許是對家人的責任,更因為是愛,既然講的是愛,大家都視之為免費而忽略了照顧者所貢獻的價值。真的,家庭照顧者的工作是薪金、假期、強積金欠奉,更不用說已無人談論彷彿已灰飛煙滅了的全民退保!

家庭照顧者默默地做著這無償的工作,當大家視他們的工作為理所當然之時,「照顧無價」就為大家分析了八位被遺忘的全職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日程,計算出他們平均每日所作出的經濟貢獻約由1,000元到1,800元,以2016年為計,單單計算全港63 萬婦女家庭照顧者的經濟貢獻便達6億3千萬元!

可是我們這個地方,財政儲備達11,707億元,上年財政年度的盈餘達1,380億元,竟未能為這羣為社會及家庭作出實質經濟貢獻的照顧者,又或是「照顧無價」中所提到不幸的人提供多點支援,舒緩一下他們的困境!

坊間少有的探討「家庭照顧」經濟價值的文章,「照顧無價」一書收集了多篇有關家庭照顧的專題及導讀文章,有助讀者認識及反思照顧者的現況。